网站首页

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川农学生锐意创新

时间: 2015-04-28 09:53      作者:郭敏             来源: 校区团委      点击:

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川农学生锐意创新

                                ——“大挑”团队采访

  历时七个月,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大挑”)校内选拔完成,都江堰校区有7件作品列为省赛选拔候选项目。哲学社科类首次单独评比,校区哲社类参与项目多达17支,在全校数量第一,《川西北地区红叶彩林资源游憩价值研究——以米亚罗风景区为例》和《四川传统村落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四川地区为例)》2个项目以哲社类第一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斩获哲学社科类一等奖。赛后我们分别采访了两个团队,让我们走近团队,了解他们的奋斗过程。

  研究四川传统村落项目的队长吴昊同学首先接受了采访。

  记:请问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作为研究对象?

  吴:当第一次接触到传统村落,就被她独特的艺术美所吸引,因此产生了要去了解他,研究她的想法。后来发现国家的一些政策文件都是十分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我们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更加确定了这一研究方向。

  记:你们的研究是怎样开展的?

  吴: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准备,知识积淀阶段。我们查阅了大量优秀硕博士论文,八十到一百篇。其中也包含了例如同济大学建筑学阮仪三教授,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这样德高望重的学者所提出的前沿性理论。并且随着文献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研究方向也是转变了五次之多。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信访等方式搜集第一手可靠数据,利用spss软件构建数学模型。第三阶段是论文撰写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论文较顺利的完成了,但其中的内在逻辑,附录图表等信息还是十分混乱,因此做了最后的论文校正工作。

  记:作品获得荣誉,你有什么经验和心得要给大家分享?

  吴:关于获奖,我们认为是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我们是幸运的,但同时也离不开团队成员五个月来的努力付出,熬夜什么的已经成习惯了。特别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学院老师,领导的大力支持。

  记者对四川传统村落项目的指导老师侯超平进行了专访。

  记:您是如何指导学生团队开展工作?

  侯老师:资料收集方面指导学生从查阅文献,中央最新的政策信息等方面入手。协助学生实地调研走访工作的组织和与当地地方人民的衔接。对学生答辩方法的指导,答辩模拟和论文的包装。

  记者对研究川西北红叶彩林项目的队长李俊林进行了专访。

  记:请问你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作为研究对象?

  李:红叶彩林是近年来的旅游热点,但没人对其进行研究,对其开发可以促进川西北经济的发展。

  记:你们的研究是怎样开展的?

  李:研究采用“三部曲”,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后面工作做铺垫,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但整个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了解这一领域的情况,把握自己的亮点。切忌没有亮点,没有价值意义,不是靠自己来说的,要通过实证分析,让其他学者专家认同.

  记:作品获奖,你有什么经验和心得要给大家分享?

  李:理论结合实际,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出来;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舍得花时间精力去做事情。

  随后,记者采访了该团队指导老师、旅游学院书记卢昌泰。

  记:请问您是如何指导学生团队开展工作?

  卢老师:组织以及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和样本取样。对学生的调研成果进行鉴定和检查,和论文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