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的光阴荏苒,高德跃从一名普通的厨师,逐步成长为校区食堂厨师长、技术管理人才。在厨房灶台间,他以锅碗瓢盆为乐器,奏响了一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劳动者颂歌。他凭借精湛厨艺,满足师生的味蕾需求,通过严格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以无私奉献,传递了舌尖上的温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川农大后勤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精益求精:厨师到技术骨干的转变
2012年,高德跃加入都江堰校区食堂,成为学校一名基层厨师。他每天清晨六点不到便开始工作,晚上则钻研烹饪技巧。他常说:“做菜如做人,掺不得半点假”。为了提升技能,他积极学习川菜理论,主动向资深厨师请教,并通过不懈努力考取了厨师资格、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考核合格证等证书,迅速成长为一名校区食堂技术骨干和厨师长,并多次带领校区代表队在三校区“厨师厨艺大赛”获奖,凭借扎实基本功和创新思维,他主厨的“咸烧白”获评学校2024年三校区“厨师厨艺大赛”招牌菜,深受师生喜爱。
严把质量: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作为校区餐饮提供服务的质量把控者,高德跃深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他经常提到,食堂工作看似简单,却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因此不能有任何疏忽。为此,他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自己摸索了一套管理秘笈,确保从食材采购到最终上桌的每个步骤都得到全程监督。
高德跃每天清晨都会率先到达食堂,亲自到各个餐厅后厨检查食材。他坚持使用“一看二闻三摸”的方法来检验食材,确保所有原材料都符合标准。在食材储存方面,他通过不同颜色的容器区分食材,有效预防了交叉污染。在加工环节,他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规范操作。
高德跃心中始终绷紧食材安全这根弦,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面对电力等能源不稳定带来的挑战,他总能迅速采取措施,加强对易腐食材的监控,通过及时调整菜单,暂停高风险菜品的供应,确保了菜品的安全供应。正是在高德跃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带领下,餐厅职工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校区食堂得以保持多年食品安全零事故。
匠心传承:培育餐饮服务新力量
高德跃在校区食堂工作超过十三年,对烹饪工作充满了热爱。现在,他致力于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希望将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他创立了“师徒结对”机制,新员工由经验丰富的师傅亲自指导;加强新员工对《食堂操作规范手册》的学习,鼓励年轻人创新菜品,不断开发新菜品以满足师生们对好饭菜的更高要求。在他的影响下,年轻厨师迅速成长,成为餐饮服务的骨干。

高德跃强调技术与精神的传承,不仅教授厨艺,还传递“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后勤精神。他默默坚守在灶台前,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劳动故事。对他而言,为师生提供满意饭菜的幸福,体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情怀。高师傅总是说:老师同学吃得健康、吃得满意,我就感觉特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