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时间: 2019-06-05 08:42      作者:阳子杰            来源:       点击:

人物简介:卢文飞,来自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工程管理系2015级1班。他于今年发表SSCI&SCI双收录论文,该论文是学院本科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的首篇SSCI论文;他是2015-2016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2016-2017年度国家奖学金、2017-2018学年陈育新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他多次获评十佳自强之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校级荣誉称号;他曾带队参加第11届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比赛获得全国二等奖。目前卢文飞已被保送东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我一直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

“卢文飞是一个传统型好学生。”这是大多数人心中对他的评价。

醉心学习,成绩优异,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多年以来,卢文飞一直保持着年级学习成绩、综测成绩双第一的地位,而他的朋友们,也都是一群与他不相上下的人。在向他询问这样一群优秀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时,卢文飞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们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卢文飞自大一入学起就树立了考研的信念,他相信这个目标能鞭策自己,并引领自己向高处攀登。卢文飞如此比喻目标的重要性:“这就像参加各种比赛,你定下的课题质量就已经决定了你所能到达的远方。”

立志当高远,考研的目标在卢文飞的大学生活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每天坚持七点半起床,晚上在图书馆充电直至闭馆,积极参加各项比赛获取保研资格……而在问到他有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时,卢文飞的眼睛则不自觉地转向左下角,似是在努力回忆什么。“和朋友出去吃饭应该算吧。”良久之后,卢文飞憋出这样一句话,说完后连自己都忍俊不禁,和旁边的朋友笑成一片。这种刻苦的学习方式令人咂舌,而他的朋友陈安钰则这样评价他的生活极度规律,有一套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十分枯燥的,自己就不可能坚持下来,但这种习惯同样在为他的优秀保驾护航。”

其实在大一大二时,卢文飞也会看看书,追追剧,不过等到大三时,卢文飞一刻也不得闲,参加各种比赛、科研兴趣小组,让自己像个陀螺一样飞速旋转,时刻不能停止。他的努力,为他赢得了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第一届“逐鹿杯”辩论赛一等奖、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优秀调研报告征集与评选活动一等奖、卓越土木工程师培育行动之第十一届测量大赛二等奖、第九届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赛四川农业大学内赛一等奖、第三届“卓越杯”工程算量大赛二等奖、第四届BIM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技能比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卢文飞坚信,要有收获必有牺牲,他选择牺牲安逸,转身与忙碌同行,用自己的汗水浇灌成功的果实。这不得不让人相信卢文飞是一个大毅力者。

我一直知道我会与寂寞相伴

谈及此次发表的双收录论文时,卢文飞感慨:“做这件事(写论文)就像做苦行僧一样。”

最初产生发表一篇论文的想法是在卢文飞大二期末的时候,这也是他实现保研的必要条件之一。于是在大三上学期,他便找到了建城院的江文老师,希望能跟他做些科研活动,但江文老师当时研究的工艺链,却是卢文飞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江文老师的选题宛如一道天堑拦截在卢文飞前进的道路上。卢文飞想要在他一无所知的领域内做出一些成就,其艰难险阻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当然,卢文飞也有另一条路可走——放弃这次机会,另寻良机。可我们同样也知道,卢文飞没有走上名为“放弃”的道路。

“我从没想过放弃,因为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去努力克服,那我换个题目,在遇到困难,或许我也会退缩,这样子我就只能是个loser了。”面对卢文飞的坚持,江文博士为他准备了一本厚厚的英文专著,让他去阅读了解。

“那段时间真的让人感到崩溃。”卢文飞再次回想起那段痛苦的岁月,唏嘘不已。满篇的复杂数学模型和英文段落,拿到这本书时卢文飞着实感到头疼。在做科研的那段时间里,卢文飞还背负着保持成绩水准的压力,他只能在课余时间、周末时间都抱着这本书来到图书馆,左手把持书本,右手翻阅词典,一个个陌生单词从指尖划过,一个个汉字跃然纸上。历经时长几个月的“翻译”折磨,卢文飞才终于对工艺链有所了解。之后在江文老师的指导下,卢文飞最终确定了论文的创新突破口:“考虑限额与交易政策的建筑供应链利润分配模型研究。”

根据卢文飞的原话,一篇论文最艰难的一步的是立题,最艰苦的那段路的是资料准备。“我们要基于前人的学说,不能凭空捏造论据。而在阅读论文的时候,你要保持绝对的专注,稍微一晃神就会丢失目标。”卢文飞如此叙述撰写论文的两大难点。在准备论文资料的那段时间里,卢文飞需要查阅大量文献,那些中英夹杂,篇幅冗长的论文,如果抓不住其中要点,那阅读真的会变成一件相当无聊的事情。

一边查找,一边理解,写论文在卢文飞看来是一种水磨工夫,容不得浮躁,容不下粗心。一项项资料需要被查明吃透,之后它才能被运用到论文当中,不然再怎么正确的引用,无法解释清楚的知识都是论文里最大的败笔。

比赛带来的不止荣誉,还有朋友

卢文飞自己在大一大二的那段时期自比为“咸鱼”。因为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性格显得非常内向。生活大多已被学习占领,社交活动近乎为零,身边的朋友也屈指可数。那段时期,大家都知道卢文飞是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同学,但也止步于此。而一切的转折都发生在卢文飞获得国家奖学金的那年,那种巨大的成就感让卢文飞无比满足,于是他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各类比赛中,而他的友谊之路也由此开始。

卢文飞的朋友圈可以说是在那次获奖后才逐渐形成的。如何与一个一心学习的人做朋友?当然是和他一起学习!当时的卢文飞参加比赛还是以获奖为目的,但在比赛期间,他认识了各学院各式各样的风流人物。因志趣相投相互吸引,因思维碰撞擦出了火花,卢文飞第一次觉醒了“交朋友”的念头。在一次次的比赛中,与同伴的深度交流、与对手的激烈比拼,无一不让卢文飞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他告别了寂寞与孤独,他终于在学习中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虽然卢文飞的交友范围和其他人有些不同:只有在比赛中经常碰面,且彼此之间有可聊的话题的人才能走进卢文飞的生活。但这样的交友方式却能让卢文飞尽可能地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人才,让他在交友的同时又能找到前进的目标,让自己找到前进的的方向。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卢文飞又是寂寞的:他不会主动地寻求朋友,只愿被动地展开交流。不过,这份寂寞又是必要的,因为唯有寂寞,使人沉潜;唯有沉潜,才能使他初心不变,专心向前。

卢文飞的大学生活没有什么大风大浪,有的只是一些变而不猛的曲折。在朋友的评价中他就是这么一个专心坚持,踏实做事的人。卢文飞目前已被保送至东南大学读研,他希望未来自己能够发表更高水平的论文,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